[讀書心得] 幸福假面—控制狂媽媽的奇幻之旅(雷)

「要是你沒別的事可做,只能一天又一天的想著自己的話,到頭來不曉得會從自己身上發現到什麼?」

會看這本,是因為米澤穗信在古籍研究社的Moon裡面,將這本書列在千反田愛瑠的書架裡面。我很好奇她架上唯一一本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小說到底是怎樣的內容,所以就找來看。結果看完之後覺得驚為天人,非常符合我的胃口,來記錄一下心得推廣一下。

米澤穗信與古籍研究社的心得可參考:
https://siamdolphin.com/?p=5854

幸福假面是阿嘉莎克莉絲蒂以瑪麗魏斯麥珂特為筆名,出版的六本心之罪系列小說中的其中一本。雖然幸福假面不是一本推理小說(裡面沒有凶案和死人),比較像聚焦在少數人物和回憶反思上的心理驚悚小說。

但本書佈局的縝密鋪陳,對人類心理描繪的細膩刻畫,及結尾的回馬一槍,讓我覺得這本書,是個人目前最喜歡的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之一。

本書的英文書名和中文書名差很多,中文書名幸福假面,我覺得精準的翻譯出了全書一只,十分好的意譯書名。英文書名是Absent in the Spring ,出自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的其中一首,這首詩在本書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
我覺得書名或許也可以暗喻,只要女主角在她的家人的生命中缺席,他們的生活就可以變成春天了(誤)。這本採用直譯書名的話,應該很難吸引人,還是採用意譯書名好。

幸福假面的故事在說,一個不懂人心,自我感覺良好的控制狂媽媽,因為事故而被困在一個沙漠中的車站。

雖然衣食無虞,但她在無事可做的情況下,開始思考與回憶自己和家人的過往和關係時,越想越不對勁,發現了在她看似父慈子孝,只是她還是常常會覺得,他們有很多她看不順眼的地方,沒有她不行的平靜生活下,其實隱藏著坡濤洶湧的亂流,從中探索她和家人關係的真實面貌,思索他們是怎麼看她的?並察覺家人藏著什麼秘密,進而讓女主角陷入了嚴重認知失諧的狀態。

我覺得這本書最大的看點就在,讀者從女主角回憶中那些看起來輕描淡寫的往事裡面,抽絲剝繭不對勁的蛛絲馬跡,並從中拼湊出女主角身邊的人,對她的真實感受,及她的家人對她採用的防禦策略,看女主角發現真相時,被打臉的反應,讓人還蠻愉悅的。

如果有讓人困擾的控制狂家人的讀者,可能會對這本書有所共鳴。

另外兩位重要女性角色(不是女兒)的設定,也能跟女主角的人設對應比較,讓我覺得克嬸在這本的故事結構和人物設定,確實相當巧妙。

而且這本的倒數第二章的鋪陳很寫實,結局收得相當好,本書的最後一句話太漂亮了,是讓我很驚豔之處!這個回馬槍,堪比不少經典推理小說的絕妙結尾。

以下提及書籍部份劇情細節和譬喻,介意勿入:

本書有些劇情有點離奇,裡面有一些頗粗暴的語言,像是有個男人對女主角說:「像妳這種女人,應該被強暴一下。」雖然可以理解角色說這句話的想法,但還是覺得有點over/ 囧\,雖然作者是女作家,對男女性的性別刻板印象的描寫,果然還是有時代限制啊…..

幸福假面裡面用的一些譬喻和意象,讓我印象深刻,作者用一隻一隻蜥蜴,譬喻她一直隱隱察覺,卻裝作不知道的真相。以及她用萬花筒譬喻人的心境轉變,會導致人能夠從同一件事情和線索,看到不同的真相版本。這些都是讓我覺得很精準且漂亮的譬喻。

但我覺得她老公對她太軟弱,讓她予取予求,也是讓她變成自我感覺良好的控制狂的一大原因,所以我其實沒有很同情她老公,覺得小孩比較可憐。

而且我覺得她阻止老公去從事農場工作,雖然扼殺了他的夢想,但老公現在雖然會不快樂,卻也確實過得經濟無虞,也不至於毀了老公的人生就是,但有這樣的老婆和媽媽還是蠻慘的….

讀這本書的時候,我會想到張愛玲的金鎖記,不過金鎖記的控制狂媽媽曹七巧,是一手掌控兒女生活,讓他們無法離開她生存,雙方之間存在強烈的恨意和相互依存感,註定悲劇結尾。

幸福假面則是展現出控制狂媽媽對家人帶來的另外一種可能的影響,裡面的夫婦和母女(子)關係沒有金鎖記那麼扭曲,但看得出來他們雖然也愛太太和母親,卻同時很受不了她,必須要跟她保持距離,不然也會被她煩到瘋掉,這比較像是現實世界許多家人關係的縮影,看受不了她的家人間如何共謀,發展出應付她的防禦策略,也是本書中很寫實,讓我讀起來覺得很有意思的部份。

以下節錄本書讓我很喜歡的句子,因為很喜歡這本書中許多對人的行為和心理的描寫,所以截了不少。

「唉!人活著就是這麼回事。該抓住的時候卻放手了,或者明明放下比較好,卻捨不得丟下;前一分鐘的人生還好到你不敢置信,緊接著就像掉進了地獄哩,受苦又受罪!順利的時候,你以為一輩子都會這樣,可是卻從來不是那回事,等跌到谷底時,你會以為自己永遠爬不起來而活不下去了,人生就是這麼回事,你說對嗎?」

「她檢討著,真相是,她向來過著充實又緊湊的生活,樂趣無窮,那是一種文明生活。如果生活是這樣的平衡,那麼當你面對無所事事的空虛時,免不了就茫然不知所錯了。你愈是個能幹又有文化的女人,就愈難面對這種處境。」

「你講得簡直就像他們是奴隸而不是兒女似的。」

「難道他們不是奴隸嗎?吃我們給的東西,穿我們給的衣服,多多少少也是在說我們教的話。這是他們換取保護所付的代價。但是他們愈長大就愈接近自由。」

「這樣胡思亂想真是很反常。一隻隻蜥蜴從洞裡冒出頭來,思緒從你的腦子裡鑽出來….令人害怕的思緒,擾人安寧的思緒,你不願去想的念頭。」

「如果是這樣的話,幹嘛要去想它們呢?人不是可以控制自己念頭的嗎?還是無法控制?有沒有可能在某種環境下,人的思緒反而會控制了人本身,就像蜥蜴鑽出洞來,或像一條青蛇般閃過腦海?」

描寫女校長運用聲音和給予女主角鍾恩建議的那段,我覺得相當優秀,值得紀錄。
「布蘭西認為,吉蓓小姐的聲音堪稱她一生的本錢之一,能夠在音域之內控制自如。開始時是宛如大提琴的芳醇,再添點橫笛般的讚揚,接著降低音域,用巴松管的音色來表達警告。然後,對那些有聰明才智的女生採用黃銅樂器般的音調,勸她們把才智發揮到未來的生涯上;對那些比較適合做家庭婦女的學生,則以小提琴般柔和的音調教導她們為人妻、為人母的職責。」

「最後,要特別叮囑你幾句,鍾恩,不要懶於思考。鍾恩,我親愛的,不要只注重事物表面的價值,因為這是最容易的,也因為它省了麻煩!人生是為了活著,不是為了表面的光彩。還有,不要太自滿!」

「身為她母親並不表示你就真的對她有起碼的認識。艾薇莉向來都會選擇性的低調處理某些事情——不,也許該說是出於必要。愈是感受深刻的事情,她愈會在口頭上刻意貶低它。」

「社會新聞裡的可怕案子全是與活生生的人有關的,要記住。」

「芭芭拉的判斷能力很低,只看人的表面價值,分不出冒牌貨和真貨。她在一個異己的環境時,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,她需要在自己的環境裡去看別人。」

「要是你愛對方,就應該去了解他們。你不了解,是因為相信那些愉快輕鬆的事情要容易得多,你不會肯面對實情來讓自己難受的。」

「她愛他,然而,愛他的同時,她又剝奪了他與生俱來的權利——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。」

「就在那股恐懼和寂寞之潮沖毀她精心豎立的最後那道心防之際。」

「啊,這可真是英國人作風。要是我問些我們俄國人覺得很自然的問題,你們會覺得很失禮。妙得很。要是我問妳到過哪裡,住過什麼旅館,看過哪些風景,有沒有孩子,他們在做什麼,你是否常旅行,在倫敦有沒有認識哪個手藝好的設計師——你會欣然答覆所有這些問題,但要是我問你一些我腦子裡想到的問題——你是否有件傷心事,你丈夫是否忠實?你是否常跟男人們睡覺?你人生中最美好的經驗是什麼?你是否意識到神的愛?所有這些問題就會讓你退避三舍,覺得受到冒犯。然而這些問題比前者有意思多了,nicht wahr(德語:不是嗎?)」

「他心想:你就只有你一個人,而且永遠都會是這樣。但是,老天保佑,但願你永遠不會知道這點。」